從創意、投放、角度細談如何發揮
朋友圈廣告的威力。
1. 創意
做一個
朋友圈廣告的重中之重便是創意。對于廣告公司而言,創意是感性的,需要天馬行空的新鮮想法,需要豐滿的理想與藝術感。而對于廣告主而言,在選擇創意時,需要兼顧藝術與理性。以下是我在鑒別廣告時所用的方法——ARTS。如同許多流芳百世的藝術品綜合了藝術與科學(例如黃金分割率),結合了理性選擇的創意,往往會有更加好的結果。
ARTS法則分別代表了Aim 目標、Reaction 反饋、 Test 測試、 Support 承接。組合起來便是ARTS藝術。非常好記。
ARTS法則
無論是Brief廣告公司,還是內部做
朋友圈廣告的創意,明確的目標都建議至少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投放目標與廣告創意
明確投放目標,初次投放
朋友圈廣告時比較容易會迷失,往往會想很多,但往往什么都想要的時候什么都做的不好,因此我比較建議大家明確1~2個目標,再此之后開展行動。這里不做過多闡述,后面的篇幅會用案例說明。
明確投放目標
(2)目標用戶行為與廣告創意
有了明確的目標后,接下來是定義目標用戶。以下的例子是理財通的實例:(A)和(B)兩個
朋友圈廣告是為了不同的推廣目的而制作的。
定義目標用戶
用于推廣零錢理財。提取數據后發現目標用戶的年齡區間在19-31歲,學歷分布高中及以上,地域分布廣,沒有明顯的集中性。
用于推廣高收益理財產品。提取數據后發現,目前理財通高收益產品的申購者主要年齡區間27-35歲,學歷本科及以上,地域以核心&一線為主。
因此在創意選擇上,對于零錢理財,我們選用招財鵝舉手的創意,老少皆宜,地域性區分小,容易受大多數人的喜歡。對于高收益產品
朋友圈廣告,由于目標用戶屬性,不合適使用低齡化的口吻,并且由于目標用戶對于“收益”敏感,因此需要在文案上直接體現“收益”。
(3)目標用戶行為挖掘與
朋友圈廣告體驗
朋友圈廣告從外層到點擊瀏覽,最終落地活動頁是個完整的體驗,僅重視外層創意是不夠的,需要注重整個體驗。因此,需要挖掘用戶在行為與態度上的insight,才可以做出更好的
朋友圈廣告體驗。
挖掘用戶在行為與態度
對于用戶的獵奇心理,我們使用懸念式的外層創意。文案上采用“想招財的請舉右手!”,圖片上采取招財貓伸出一只手的造型,激發用戶好奇。
對于用戶的微信支付行為,我們發現大部分用戶都在使用紅包,因此廣告從內容到最后的落地,都使用“紅包”貫穿始終,一氣呵成。包括在廣告片下方加入“紅包招財”的按鈕。
針對用戶“理財知識薄弱”的特點,我們使用最簡單的申購得紅包的運營活動,less is more,通過最簡單的活動,提高用戶的轉化率,轉化率達到30%。
朋友圈廣告形式的選擇
朋友圈廣告大體上分為圖文廣告和視頻廣告。在2016年1月和2月,分別使用圖文廣告和視頻廣告投過一樣的素材,拿到的轉化數據如下。由于這2條廣告所使用的預算不一樣,所以比較點擊量絕對值沒有意義,但大家可以比較總點擊-UV的轉化效果。
圖文廣告相對有更多的轉化,而視頻廣告,更加多用于品牌曝光。
2. 投放
除了常規SPA基礎投放以外,通過數據挖掘,提供號碼包,使我們可以通過每次投放精準觸達目標用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號碼包(核心組)在“點擊率”,“行為率”,“互動率”三大維度上全面優于由基礎定向普通包(對照組)。
從單價而言,朋友圈廣告比較昂貴;就打開率而言,朋友圈廣告點擊率也很可能低于5%。品牌主想僅通過朋友圈廣告,哪怕是千萬量級的朋友圈廣告,就馬上獲得很大的影響力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我們的做法是:以朋友圈廣告為支點,延長傳播周期,以2月1日“紅包去哪兒”朋友圈廣告為例:
Teaser:1月23日起,我們便在微博上炒作“紅包去哪兒”的話題,話題閱讀量超7100W,同時在微信微博雙平臺推出預告片(以紅包去哪兒為結尾),增加懸念。
Amplification:2月1日朋友圈廣告上映的同時,除了朋友圈廣告本身具有3億曝光量和1億用戶覆蓋外。聯合騰訊視頻,在騰訊視頻上同步播放紅包去哪兒廣告15秒預熱視頻,每天1億次曝光。同時在所有視頻網站均上傳“紅包去哪兒”視頻,獲得2000萬播放量。
Celebration:在播放
朋友圈廣告后通過“春節返鄉”“年后返工”2個視角,制作H5進行傳播,UV超過200萬。同時花絮視頻也在年后進行傳播,獲700萬播放量。
當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傳統廣告越來越貴且越來越難有效觸達用戶的今天,朋友圈廣告給我們營銷人帶來新的思路。以上是我投放廣告的總結,zai此感謝所有一起合作過朋友圈廣告的同事,同時歡迎有志之士一同探討如何進一步發揮朋友圈廣告的價值。
來源:微信公眾號“騰訊FIT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