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互聯網創意企業,號稱有著千萬級用戶,靠著投資的錢度過兩三年,卻在用戶變現的時候徹底傻眼,收入只有幾萬塊,為什么?
總有許多企業津津樂道自身微信號的粉絲量和活躍量,然而在粉絲變現中卻徹底蒙圈了,響應者寥寥無幾,為什么?
有人說是變現方式問題,有人說是策略問題,歸根結底是用戶問題,他們所稱的“用戶”根本不是用戶,很多人對用戶特征的識別有誤區(用夸大的用戶來忽悠的不在此類),舉幾個例子。
誤把pv當用戶
做游戲社區的人,總喜歡拿幾億的PV用戶唬人,乍一聽,哇塞,用戶量這么大,收入應該是很可觀的,可結果卻發現它根本就沒有盈利模式。那些所謂的用戶來源就是類似h5的活動頁面,比如一個小調查,一個星座投票,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微博,這些頁面會產生很多PV……??
其實這些不是用戶,他們只是訪客,甚至可能訪客還算不上,這些用戶90%不能為企業帶來收入,他們只是微信的用戶,或者只是微博的用戶,如果按照獨立ip算,接著再按照真正激活用戶算,接著再按照忠誠用戶算……我想沒有幾個,在將來有一天如果涉及到變現,估計就更少了。
誤把下載量當用戶
之前看到一個App發pr文章,慶祝某某下載量突破5000萬……下載量真是一個太虛的數據,用一個簡單的程序,刷一刷不就得了,估計十分鐘的事情,或者找到程序后臺的人改個數字就行了。
即便你的下載量真的很好,考慮到重復計算、意外點擊等因素,再根據軟件包大小、軟件的質量、注冊限制,到最后下載量到用戶量的轉化率可能只有1%,1%再按照日活,月活算下來,真正能留下來的屈指可數了。
誤把刷的量當用戶
微信/App刷量刷用戶的生意越來越火了,雖然很多人明知道是假的,但為了應對老板,或者投資人,只有執意為之,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關鍵是拿這些用戶到處宣傳成功經驗和方法,也是醉了~~
誤把活動用戶當用戶
很多企業為了用戶絞盡腦汁,各種抽獎、代金券、發紅包,地推送獎品等,但這些拉來的用戶都是薅羊毛的,領完獎就不再有動靜,甚至是刪除下載。等到一天你準備變現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燒了好幾千萬甚至上億所帶來的所謂的用戶,一天只能給你帶來上萬的收入,這些收入甚至連一個員工的工資都不夠。所以說,真正的用戶不是那么容易得來的,而是有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戶呢?通過案例我們會發現如下三個特征。
能產生變現的用戶??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段子,說的是借錢的事情,很多人說自己人脈廣,結果出事了沒人幫,沒人愿意借錢。其實,也可以用這個方法衡量用戶,那就是當你需要變現的時候,愿意買單的用戶才是真正的用戶,這些用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和經濟收入,能為產品帶來收入。如果你有100萬用戶,當你需要變現時,有50萬的用戶通過變現方式為你買單,那么你的真實用戶就是50萬,變現率是50%。所以能為產品產生變現的用戶才是你的真正用戶。
對產品有忠誠度的用戶
就是對產品有一定的忠誠度,不會因為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選擇,這種用戶認可產品,并愿意一直使用。比如,喜歡買小米的用戶,即使有人給他推銷酷派的手機,他還是選擇了小米,這就是用戶忠誠度,這樣的用戶才是你的用戶。
對產品有口碑貢獻的用戶
真正的用戶是認可產品價值,對產品有一定的忠誠度,能為產品貢獻口碑效應,并愿意對產品進行消費的人。在這個創業流行的年代,很多創業者不停的對外宣傳者千萬用戶,但是卻是靠著風投存活,三五年過去,沒有資金支撐,最后只能賤賣,這個是好的,不好的則是裁人,縮小規模,到最后銷聲匿跡。只講究用戶數量,不講究用戶質量,到頭來只是一個泡沫。所以不要看用戶有多少,要看用戶的質量,要看用戶的變現率,要看用戶的價值。
下一篇:從廣告到品牌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