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阿里巴巴總部正式宣布,公測近半年的微淘正式對所有人開放。盡管關于微淘的報道諸多,各家分析人士頻頻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不過,昨日的發布會仍有很多亮點值得注意。總結為一句話:微淘是阿里打造移動電商平臺的第一步。以下小云為您梳理幾個關鍵詞,以便讓您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微淘。
成為生活助手,而不僅僅是購物
發布會一開始,阿里的高層就首先引用了很多數據。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手機淘寶的成績:目前,手機淘寶客戶端的激活量為3.2億;另一個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數字——每位手機淘寶用戶每日使用移動淘寶客戶端的平均時間為30分鐘。在記者問答中有人曾質疑這一數字,對此阿里副總裁吳泳銘解釋說:“30分鐘并不是連續的,在移動互聯萬時代,用戶的行為都是碎片化的。我們說的30分鐘,是每位用戶每日使用移動淘寶的總時間。”當然,小云無從做出統計判斷,但手機淘寶的發展壯大,確實為阿里向移動電商平臺過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吳泳銘在發言中說道:“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讓用戶使用手機淘寶購物,我們是要讓它成為用戶的生活助手”。擁有了用戶規模和資本支持之后,幾乎所有人都希望打造一個能夠圈住用戶平臺。爭奪用戶只是第一步,如何讓更長時間地占據用戶的時間則是更重要的事情。買書起家的亞馬遜,從創立之初的目標就是要成為用戶的“購物平臺”,為人們提供“A-Z”的所用生活物品。亞馬遜是這樣,谷歌是這樣、阿里同樣也是這樣。更何況阿里再點上領域并非毫無壓力,來自京東、易購等互聯網電商,以及微信等“新型移動電商入口”的應用,都讓這個曾經的利基市場充滿了焦躁與爭斗。
這樣看來,阿里打造移動電商平臺既有可行性、又很有必要性。那么阿里想要打造的移動電商平臺是什么樣的呢?
微淘是用來“逛”的“雜志”
微淘究竟是什么?在小云看來,微淘是“雜志化”的淘寶。當然,更多分析人士把微淘稱為淘寶的“微信公眾平臺”。我們不會在這里為您定義微淘,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永遠不是當下的人們所能描述的。
無論是雜志還是公眾平臺的說法,實際上都突出了微淘的“媒體性”。如果你曾經用過微淘的化,那么你也會有這種感受。打開微淘,我們看到的是猶如公眾平臺或者微博一樣的“圖文直播”。話題基本上是圍繞著衣食住行與時尚流行等等。也就是說,微淘淡化了手機淘寶的“搜索——購物”的特點,而代之以“雜志化閱讀——關注店鋪——跟隨買家發起的活動——購買商品”的新型模式。說白了,這種新形式更加營銷的技巧性。很多媒體在昨日的發布會上都質疑這樣的模式,他們紛紛詢問微淘的這種特性是否意味著阿里“不要成交而要社交”。實際上,這種問題顯得有些偏頗。成交和社交并不矛盾,增加社交互動元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留住用戶,只有“黏住”了用戶才能進一步轉化成經濟效益。
手機淘寶負責人汪海的一句話開宗明義地為我們解釋了微淘根本特性:“微淘是用來逛的!”究竟什么是逛微淘呢?小云更具昨日的發布會總結了以下幾個關鍵點:
1、碎片化
用戶的上淘寶的時間越來越零碎,幾乎沒有人會選擇花費大塊的時間單純地為了上淘寶購物。正如吳泳銘所說的那樣:“我們發現用戶主要是在上下班、就寢前,甚至是上廁所的時候瀏覽淘寶網頁。”碎片化的流浪方式帶來了“易讀性、趣味性”等要求,用戶之所以選擇你的平臺購物,源于你讓他們利用最短促的時間獲得了最需要的信息。
2、個性化
用戶需要的信息才不讓人感到煩惱,并與之產生共鳴。作為一本提供信息的“雜志”,微淘選材標準的確立事關重要。大量的用戶數據和精準的信息推送,是成就微淘平臺的根本。
3、互動性
互動性,體現在對于買家與賣家之間的“關注”行為。這種類似于公眾平臺和微博的方式,可以增強交流感和用戶粘性。當然,這種基于熟人關系的社交互動才是最重要的,而這正是微淘需要努力的地方。
開放與融合
昨日的發布會,阿里還向賣家開出了更多的“好處”。擁有用戶是一方面,凝聚更多的賣家店鋪則是支撐平臺的另一個“棟梁”。阿里表示,凡是加入微淘的賣家都能獲得更多的活動開展權限與用戶資料。用戶資料意味著什么——大數據!在如今這個時代,誰有了用戶數據誰就走上了王道。
融合則是通過微淘整合更多的阿里服務。不得不承認微淘目前的互動社交功能還都比較稚嫩。換句話說僅僅做“微淘雜志”還不夠,想要成為能夠黏住用戶的平臺,需要添加更多的社交、社區等元素。基于陌生人的分享關注僅僅是第一步,依靠群組,社區、興趣小組的口碑推薦才是更有效果的。在這方面,阿里宣布將進一步將微淘與來往的扎堆、群組等功能融合,讓用戶進行更順暢的互動。
上一篇:電話營銷團隊激勵計劃
下一篇:廣告聯盟的廣告形式和平臺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