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靠能力,管事靠權力。“多干少管”是企業各級主管應當樹立的基本意識。多干事是負責任的表現,只有多干事才會樹立威信,產生領導力、影響力;只管不干,是將責任推卸給他人,久而久之,主管的責任感就會越來越差,這對個人成長、企業發展將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企業管理者,尤其是高層主管,要少“放權”,多“授權”。放權將減少主管的責任,而授權既可以調動他人的積極性,又不會導致責任感的缺失。我們的企業與國外企業和國內獨資、合資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許多外企的管理者都是中國人,既然都是中國人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差距呢?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企業沒有合理地“放權”“授權”。
從本質上講,企業中本沒有權力,職位的高低只意味著崗位的不同和責任的大小。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唯有上下一心維護好大家共同發展的平臺,多一些實干、多一些理順、多一些授權,少一點抱怨、少一點管制、少一點搪塞。
多些責任?少些控制
責任是一種勇于承擔的精神,是人在社會中生存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是人類應當具有的美好品質之一。控制即管理與束縛,擺脫束縛、崇尚自由乃人的天性。現代管理學的要義是倡導責任,減少控制,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力。
責任感是精神境界的體現
有責任感的人是在創造價值、幫助別人中得到滿足的,因而,責任感總是與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助人為樂、謙遜禮讓等優良品德聯系在一起。經驗告訴我們,凡是那些為他人、為團隊、為社會做了好事而又不期望得到回報的人,通常也是樂于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工作的人。一個人即使能力、學識、才華一流,但如果缺乏責任心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常常令人擔憂。
責任感落實到工作中就是責任心
雖然人們的能力有大小,但無論是領導者還是普通員工,系于責任就沒有小事。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根火柴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張處方足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很多低級錯誤,包括一些本不該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因為缺少那么一點點責任心。因而,我們倡導責任就是要營造一種能夠培養良好習慣與心態,敢于直言不諱,對任何事都盡心盡力、精益求精,善于將小事做完美、做精致的氛圍。在這種氛圍浸潤下,讓每個人都樹立正向、積極、向上的心態,成為有責任感、責任心,對家庭、企業、社會負責的合格公民和合格員工。
控制式管理方式會束縛創造力
控制是束縛人創造力和積極性的一種管理方式。盡管程度不同,但控制的基本形式就是“管”與“防”。“管”必然要通過名目繁多的制度、規定來實現控制的目的。“管”得過嚴過死,人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唯唯諾諾,或陽奉陰違,人的能力就難以提高,團隊的正向、積極心態就難以樹。“防”即提防,此為企業領導者的大忌。你防我,我防你,防來防去,信任就沒有了。缺乏信任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渠道,更談不上合作了。很難想象,一個企業能在沒有信任、缺少合作的環境下健康成長。超越限度的“管”與“防”都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
領導者應當引導團隊多些責任意識,以調動團隊中每一分子的積極性與創造力,自覺地為實現團體目標干好自己的事,而不是用控制的方式束縛團隊提高能力、展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