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對資源的一個結構化整合,從而將自有資源的價值實現最大化。如果我們的團隊沒有相關行業的資源的話,我們要想創業成功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而我們在將自身資源進行整合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對于資源給予方的價值有多大,實際上也就是有價值的人對我們的認可度有多高。當有價值的人對我們有足夠的信任和認可度時,他自然會把有價值的資源提供給我們。
第二,和大家談談我對創業節奏的一些看法。
巴菲特說過一句話,我自己印象很深,他說“復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跡”。這句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我個人有一種理解,就是說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過程,它像復利是一年年在積累,我們創業也是一年年在發展。哪怕我們做投資,也是要看最后退出時候的年化收益。獨角獸很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創業者做企業一定是要看誰笑到最后,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
第三,是關于我們在創業過程當中遇到的很多矛盾。
我們的創業者其實在創業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很多矛盾的事情。比如我們都讓企業發展的又快又好,既要滿足短期的利益又要符合長期的規劃。我們經常會有很多非常完美的設想。但是我們也都清楚,完美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非常少見的,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會遇到非常非常多的問題,有非常非常多的坑。當我們的創始人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做好權衡。大方向永遠要比細節重要得多,也就是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第四,是關于企業的終局。
我自己曾經有過5次創業的經歷。有幾個做的比較成功的我也都順利退出了。我相信在座的創始人很多人都是把企業當自己的孩子來養,甚至比養孩子花的時間還要多。每一個創始人對自己的項目一定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并不是我們的每一個創業者都可以陪著我們的企業走到最后的。
這里面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創始人的能力問題,可能是和投資方的關系不好。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能夠上市的企業終究是少數,同樣也有很多企業在創立之初就注定沒有很高的天花板。
這個很多時候是受限于行業、時代等等非人為的不可控因素,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創業者一定都希望我們的企業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哪怕最后不是自己在打理經營自己創立的企業。所以,我們的創業者怎樣看待自己創立的企業的終局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退出不意味著拋棄,它意味著能夠讓我們的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
第五,我們來談談融資。
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都寫過商業計劃書。雖然我們大家也都知道商業計劃書不僅僅是為了融資而寫。但是,現實當中絕大多數創業者寫商業計劃書主要的目的就是融資,這個無可厚非。其實融資是一件蠻不容易的事情。大家作為各行各業的精英,對于行業的理解和認知一定是超過投資人的。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資本和資源的助力,因此我們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接觸資本。
當然,非常專業的投資人也可以在認知、戰略、商業模式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是作為最最了解行業的創業者,一個優秀的創始人一定要有清楚地認知。我們一定要能清晰地分辨哪些意見是可以采納的,哪些并沒有太大的價值甚至是誤導。這一點對于企業的良性發展非常重要。
作為曾經的創業者和現在的投資人。我也是真誠的希望我們的創業者可以踏踏實實的做好我們的企業,而不要一味的去追逐所謂的風口。
我接觸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的項目幾乎一年一變,每一個項目都和當時的風口緊密貼合,從早些年的O2O到后來的AR,VR,人工智能,再到現在的區塊鏈。但是幾乎每一個項目都只是一個概念,有計劃難執行,有模式沒場景。這種“追風口”的創業者非常多。但是到最后,幾乎所有這種“追風口”的創業者都失敗了。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創業者從來都只是一味的追風口,從來沒有踏踏實實的做過項目。這樣的創業者如果能夠笑到最后,那才是社會真正的悲哀和不幸。為企業做適當的宣傳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我們因為一味的去迎合資本而忽略了企業發展的本質,那么我們作為創始人是非常失敗的。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屬性,作為投資人,我自己相信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機會,都有自己的風口。哪怕是農業、鋼鐵、物流這種看上去非常傳統的行業也都會有自己的機會,會有自己的風口。所以,我們作為創業者,最最重要的就是深耕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尋找行業當中的痛點和機會,用心把企業做好。與其去追風口,倒不如讓風口來追我們,讓我們自己成為風口。
第六,我和大家談談合伙人。
我個人認為,在一開始找到一個靠譜的合伙人比找到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重要得多。因為任何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都在不斷的進行調整,而所有的商業模式最終都是由人來落地的。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能夠找到那個與自己風格最匹配的合伙人,那么我們后面的企業發展會容易很多。
最后,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看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的幾個關鍵詞。
大家應該都知道,很多投資人看項目都有自己的邏輯,有自己的公式,有自己的關鍵詞。大家平時聽湯總說的最多的就是進攻力、防御力、想象力。
我自己看項目主要是看5個P,也就是5個P開頭的英文單詞:
1、Personality
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個性,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領導力。創始人的領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創始人無法很好的把團隊凝聚在一起,無法讓員工團結一心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那么這個人作為領導者一定是需要反思的。
有些人是天生就有領袖精神和領袖天賦的,比如馬云。這種人作為創始人是非常非常合適的,他們天生就有著別人比不了的領導天賦和領袖才能。當然我們更多的人還是需要不斷地在實際的管理當中來增強自己的管理能力。一家公司是否能夠做大,和領導的管理才能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
2、Power of execution
字面意思就是執行力。這個大家也都好理解,現在已經不是前幾年拿著一份BP就能拿到融資的年代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關注商業的本質邏輯。這個時候,當概念無法打動投資人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拿出實際的數字來說話。這個時候,團隊的執行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尤其在現在的行業環境下,很多賽道很可能1-2年就會分出勝負。那么這個時候,項目的推進速度就成為了決定性的因素。
3、Passion
熱情。我們作為創始人,如果我們對自己的項目沒有信心,對自己的事業沒有熱情。我們如何能夠把事業做好呢?我們又如何鼓舞和帶領我們的團隊和員工和我們一起奮斗呢?如果我們不能把自己對行業的熱愛傳遞給我們的投資人,那么投資人又憑什么來相信我們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呢?我個人認為,熱情,永遠是我們把事情做好的最重要的源動力之一。
4、Previous experince
也就是大家過去的經歷,除非大家真的天賦異稟,否則在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做出成績都是需要長期的時間積累的。我們投資人在看團隊的時候也非常關注核心團隊的從業經歷和目前做的事情是否匹配。雖然不一定需要完全匹配,但是至少創業者要讓我們投資人知道大家做這個事情是有自己的優勢的,這個非常重要。投資人確實會非常青睞BAT和一些其他知名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但是更重要的不是我們曾經供職于哪家公司,而是我們之前的從業經歷能不能與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匹配。這個是最重要的。
5、Profitability
也就是我們項目的盈利能力。隨著現在市場逐漸趨于冷靜,很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瘋狂了。曾經一個商業模式,一份BP就可以拿到融資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機構和投資人在看項目的時候開始越來越關注項目的盈利模式是否有問題,盈利能力是否足夠強,因為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足夠強的自我造血能力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如果一家企業單純的依靠外部融資來獲得現金,那么這家企業大概率是會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