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聯盟通過旗下影響力品牌?平臺發布了2016年亞洲年輕一代心目中的首選品牌。該結果基于在亞洲5個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中國)進行的綜合調查所取得的消費者洞察。調查于2016年3月結束,涵蓋50多個品類,從網絡購物、食品飲料(F&B)、快速消費品(FMCG),到電子、美容及健康等。品牌聯盟對6000多名Y世代消費者*的反饋進行了縝密分析。每個品類中只有躋身前5位的品牌會在本文中提及。
總體而言,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品牌選擇偏好彰顯著他們對于高品質生活方式的追求。他們極具品牌意識,注重品牌帶來的身份認同感。例如在汽車品類中,盡管有些人并不開車,他們還是選擇了高端品牌如奧迪、寶馬和奔馳。印尼年輕消費者則更傾向于務實,他們選擇了本田、三菱和日產(排名不分先后)。
品牌意識的增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年輕消費者。巧克力品牌的形象口碑和品牌聯想在購買決策中顯得尤為重要。
(A) 亞洲年輕一代心目中的首選品牌
在受調查的5個國家、500多個品牌中,有39個品牌入選大多數亞洲年輕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見表2)。這里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亞洲本土品牌在亞洲年輕消費者的心目中占有著獨特的位置。
在上述39個品牌中,有14個來自亞洲,占比36%。這不僅反映了亞洲本土品牌成長興起的趨勢,也凸顯了品牌力量和深遠意義,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優衣庫、屈臣氏、亞航和三星—- 這些也只是眾多崛起的亞洲品牌的冰山一角。
調查表明,備受喜愛的中國(香港)品牌屈臣氏是唯一一個在受調查5個國家中都榮登榜首的個人護理品牌。屈臣氏還同時入選中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3個市場的美妝店類別首選品牌之一。
(B) 部分品類中,年輕一代對本國品牌表現一定的忠誠
在全球化加速和品牌大融合的數字時代,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但我們發現就某些消費品類而言,年輕人仍忠于自己國家的品牌。根據調研結果,這些品類有:
銀行–國內銀行無疑是辦理本地業務的最佳選擇,而國際銀行也尚未對年輕一代的選擇產生影響。調查顯示,聯昌國際銀行(CIMB)是唯一一個在2個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尼)同時被提及的品牌,究其主因應是兩地對伊斯蘭銀行業務的需求。
珠寶首飾 - 中國年輕消費者與其他市場消費者對珠寶首飾的選擇差異很有趣。相對于時尚珠寶,中國消費者更看重首飾的保值性,因為金飾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也是傳統節慶的理想饋贈品。在該類別,他們提到了周大福、老鳳祥和周大生(排名不分先后)。
餅干(FMCG)-康元(新加坡),旺旺(中國),雅各布(馬來西亞)和羅馬(印尼)在眾多國際餅干品牌中脫穎而出。調查顯示,旺旺在3大品類(餅干、牛奶飲品和零食)均入選了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打車/租車軟件– 盡管國內外打車/租車軟件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本國品牌仍然在各自市場穩居前五位。中國市場的滴滴出行,神州租車,一號專車,易到用車(排名不分先后)入選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網絡購物-本土電商可謂是占盡天時地利。亞馬遜、來贊達這些大牌網站在其他四個市場均拔得頭籌,而中國年輕消費者對淘寶,天貓,京東和唯品會(排名不分先后)情有獨鐘,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影響力品牌戰略總監Jorge Rodriguez表示:“這一結果很有意義。很多年輕消費者是國際大品牌的忠實粉絲,但他們還是以開放的心態去嘗試新興品牌。在以上品類中,品牌熟悉度和民族自豪感是背后的推動因素。對于嶄新的品類如打車/租車軟件和網絡購物,年輕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也有一套新的考量標準,除了傳統的價值、便利因素之外,還會考慮品牌可信度、品牌口碑等等。”
(C) 成為下一個電商巨頭的新機遇
調查顯示,盡管電商發展迅猛,但在很多品類的應用還不夠成熟。這對無論是傳統線下品牌亦或是互聯網品牌都是一個新的機遇。
時尚購物(線上)- 盡管時尚電商Zalora在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市場中占領先地位,還是有相當比例的年輕消費者仍堅持著傳統的線下購物習慣。根據從來不網購的調查數據發現,泰國以52%的比例居第一位,其次是印尼(26%),馬來西亞(24%)和新加坡(14%)。另外,在這一品類中,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旗鼓相當。
機票/酒店預訂(線上)- 調查顯示,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按降序排列)的大多數年輕消費者傾向于直接在喜愛的航空公司官網預定航班。而超過70%的中國年輕消費者選擇通過國內領先的在線旅行供應商攜程和去哪兒預訂機票和酒店。
非碳酸飲料(FMCG)- 在非碳酸飲料品類,品牌的選擇呈現多樣化,這與各市場的口味偏好差異息息相關。調查過程中,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年輕消費者會毫不猶豫地跳過非碳酸飲料這一品類。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年輕消費者更偏愛非碳酸飲料的飲食方式。在中國,康師傅同時入選非碳酸飲料品類和果汁品類的首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