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跨界(crossover)營銷,讓品牌儼然越來越不務正業,特別是那些歷史悠久、已積累相當豐厚資產的品牌。而這些品牌則堅信,跨界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更新成熟但趨于審美疲勞的品牌形象,充分連接有更高價值預期的年輕消費者,甚至可能以此找到品牌創新的捷徑。這就像一場雙方獲益的政治聯姻,從中交換到各自需要的利益,反倒可能比一見鐘情的“投緣”走得更為穩固長遠,以下分享品牌跨界常見的方法和注意點:
1、定制款產品
品牌雙方制作定制款產品是最為常見的跨界形式,而這種定制款、限量款有時候更多是通過IP授權的形式來實現。
無論是亞朵酒店與網易云音樂、知乎等互聯網產品的跨界定制,還是小黃人與OFO的跨界合作,還是六神花露水與RIO的跨界合作,實質上都是一種IP授權的定制。
2、快閃店及快閃活動
跨界更多表現為一種事件營銷,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線下快閃活動是線下推廣最為合適的選擇。
近些年國內最為知名的案例就是餓了么與網易新聞推出只開4天的喪茶快閃店。當然不僅是真正的快閃店,各種線下活動展示裝置,快閃活動都是
品牌跨界營銷的常用手段。
3、資源技術合作
跨界也可以是某一品牌方提供技術或資源進行活動推廣或產品定制,比如HM曾與CHANEL進行跨界合作,邀請CHANEL的設計師為HM設計衣服,這就是一種設計師資源的合作;比如蘋果手表與耐克聯合推出的nike+手表,其中的技術合作已經非常深度。
值得注意的點
跨界的核心是“和而不同”,相似的品牌量級、相似的目標人群,但同時具有某方面的反差效果。常見的
品牌跨界形式有:傳統產品與現代產品的跨界,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的跨界,線上品牌與線下品牌的跨界,時尚品牌與大眾消費品牌的跨界等等。
選擇合適的品牌是跨界營銷中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我們可以通過用戶場景分析來選擇合適的品牌,首先需要對自己品牌的目標用戶有一個清晰的用戶畫像,分析出典型用戶的行為軌跡及各種細分生活場景;再羅列出用戶各個生活場景有可能接觸到的品牌,一一篩選。
跨界營銷基本上是屬于大公司的游戲,首先自身需要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否則也很難在市場上吸引用戶的注意。
跨界營銷跨界的是品牌,而不是logo,并不是在聯合海報上貼上對方品牌的LOGO,雙方微博微信互推一下就叫做跨界營銷了,真正的跨界營銷很多都是產品層面上的合作,甚至還有深入到供應鏈、技術框架層面上的定制,真正形成品牌價值的合力,而不是簡單的資源互推、logo曝光。
跨界營銷玩的更多是內容,事實上跨界營銷從出現到現在,表現形式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只有找到雙方品牌的結合點與差異點,做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內容創意,才能獲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