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幾年產品的同學可能會糾結,需求、用戶、功能、設計、運營、業務基本上都了解了,也對產品從想法到成品的全流程了然于心了,接下來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產品力呢?
從我不長的產品生涯來看這個問題,個人觀點就是獲取并提高“看破”的能力,即獲取額外認知的能力。前面提到的都屬于產品經理的基礎能力,在這每一項基礎能力之上,都可以延伸出額外認知。
獲取額外認知,提升“看破”的能力,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去下功夫。第一,建立合縱連橫的知識體系;第二,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如果是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從互聯網歷史、行業特點、領軍企業、技術發展、產品形態等不同維度去擴充知識體系,這種橫向知識體系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然后在自己的本職專業領域建立自己的獨特認知和技能——這種縱向知識體系能讓你成為領域專家。
建立合縱連橫的知識體系,目的是培養全局思考和觸類旁通的能力——這跟人類的思維模式相關。我們所說的靈感就是通過交叉知識和類比思考而來,優秀的計算機科學家本身也是一個頂尖的數學家。
只懂設計功能的產品經理成不了高階產品人才,只會實現功能的工程師成不了架構師。
懂設計、懂技術、懂運營、懂戰略的產品經理有機會成為高階產品人才,因為他們借助完整的知識體系,具備了獲取額外認知的能力,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得出的結論更接近本質,能確保持續做正確的事情。
其次,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淺嘗輒止是滿足于讓自己“看懂”,拋開現象看本質是要求自己“看破”。
這里要強調的是——深度思考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能力。
每個人都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像把“騰訊普及微信支付”告訴一個只看到“微信紅包活動”的人一樣,這個邏輯結論是都能理解的,差異就在于對于事物的出發點和目的地的探索。
深度思考就是探尋目的地的思考過程,微信紅包活動不是做公益撒錢,也不是完全提升品牌知名度或者活躍新年氣氛,目的在于結合微信支付的發展戰略,通過紅包活動來規劃并實現到達目的地(普及微信支付)的路徑。
開放型社交產品中都有“話題”這個功能,通過#主題#的方式讓用戶參與到某一個主題中去,將對某一話題感興趣的人聚集到一起。
大部分產品經理能設計也能理解話題功能本身,既提升用戶發布內容的參與感,也能讓相似的人找到彼此。看懂這一點,已經解決了用戶需求并且對話題功能本身的理解是到位的。
從另一個角度,從開放型社交產品定位本身,“互動”和“關系”是社交產品的核心,單個用戶建立的關系越豐富,離開成本越高,用戶之間互動更多,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更高。
圍繞建立關系和增加互動,社交型產品的功能設計應盡可能去達成這個目的。話題功能無疑能很好的滿足,既能將原本沒有關系的用戶聚集到一起,也能通過話題本身引導和激發互動的產生。
所以,產品設計的方向選擇,一種是從話題功能本身出發,解決的是點的問題。另一種是從盤活社交網絡并豐富網絡內關系和互動的角度觸發,解決的是面的問題。從面的角度出發,能延伸出很多類似話題的設計。
認知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效率自然就不一樣。這就是“看懂”和“看破”的區別,也是Junior PM和Senior PM的區別。
深度思考是基于初步認知理解然后建立到達高級洞察的橋梁,深度思考既是過程,也是橋梁本身。既有能看到“年輕貴婦”和“老婦人”的能力,也具備看破圖像背后的心理學認知的能力。
基于這兩點去提升產品力,豐富產品相關的知識體系,培養深度思考的習慣,不輕易下結論,凡事多思考,逐漸會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懂”是基礎理解能力,“看破”是高級洞察能力,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里,區分普通和卓越的標準就是誰具備這種高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