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這次移動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不一樣,之前的互聯網是精英階層驅動的,但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是所謂的“三低人群”,也就是草根階層推動的。
摘自-公眾號: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文 / 雷軍
一關于投資創業,我的十年思考
1.互聯網的核心
我曾經提出,互聯網最核心的就是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
專注:蘋果只做一款手機,而小米手機同樣也只做一款,小米電視亦如是。
極致:用原材料成本價銷售,其實就根本不會有價格戰。
口碑:口碑不是我們廠商自己覺得我們的東西又好又便宜,口碑是跟用戶的預期相比較的。像滾雪球一樣,口碑傳播的速度,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
快:小米的輕資產模式決定了小米可以快速反應、快速增長。
第一,小米沒有工廠,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
第二,小米沒有渠道,沒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采用互聯網的電商直銷模式。沒有渠道成本、沒有店面成本、沒有銷售成本,所以效率更高。
第三,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工廠和零售店,小米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產品研發,放在和用戶的交流之上。
小米4000名員工,2500人在做跟用戶溝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發。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用戶服務上。小米模式很像蘋果+Facebook。
2.判斷
10年前的我就想,如果我們選一個新的創業機會應該選什么?
因為當年我是一個手機發燒友,我認為手機上網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我鎖定一個機會,我認為未來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
10年前用2G網絡,帶寬慢,我自己拿諾基亞手機上網真的苦不堪言,但是我堅信這是未來。
當時我的策略是什么?我想,一定先要去市場看看到底有沒有人做移動互聯網。
我也沒有做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就直接交了200萬人民幣學費,想搞清楚什么叫移動互動網。他們告訴我是學生、軍人,是農民工等在用手機上網。
經過思考,我發現這次移動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不一樣,之前的互聯網是精英階層驅動的,但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是所謂的“三低人群”,也就是草根階層推動的。
3.小米
我們投了UCweb之后,一步一步感受到巨大的增長,2010年,智能手機開始在中國一步步被普及,移動互聯網在一夜之間迸發了。
所以在2010年4月,我決定創辦小米公司,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我對互聯網如此熱衷。
現在,沒有人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很酷的東西了,它已經變成和空氣水一樣在中國變得無處不在,技術已經是非常普及了。
4.角度
今天,我們要在極度沮喪的時候,努力張望到未來10年的風景,我同樣覺得未來機會還非常多。
但你一定要看到每一個機會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推動它變化。從表面上看已經沒有機會了,其實我認為移動互聯網革命第一的階段剛剛結束,未來的階段剛剛開始。
無論是小孩、老人,無論城市、農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都能夠用智能手機接觸IT技術,開始上網,開始接受更多的信息。從這個角度,我認為互聯網會從骨子里改變中國社會,如果你的出發點是這么想問題的話,你會看到未來10年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5.農業互聯網
不知道你了不了解中國的社會,中國社會13.6億人口,有8億農民,農業在中國占據非常大的比例。
目前,4G網絡已經普及到絕大部分村莊了。因此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的機會比今天所看到的中國互聯網機會的規模。
有人可能會有困惑,中國農村的基數雖然很大,但是消費力沒有城市這么大,真的有這么大機會嗎?
我是覺得看農村互聯網不能僅僅只看農村本身。我認為,農村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概念。
怎么讓農產品信息不對稱信息無縫被打通?
城市中農產品的消費怎么幫助農民生產?
農民自身的消費觀如何改變?
我覺得在這些方面有巨大的機會。
當然,像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普及度也差很遠,我就不展開講了。
我有一個基本觀點,不僅是阿里和京東才能講農村電商,我認為在未來十年,農村發展的機會也是各行各業的。在過去,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想辦法推動整個農村互聯網的進步。
6.企業級服務市場
我經常思考的企業級服務市場。
其實,中國企業級市場就沒有真正做起來過,因為中國的企業管理者、老板們,他們以前很少用PC,現在用手機,他們希望在手機上看到財報,看到每天的銷售數字。所以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企業主管理公司成為可能。
另外,中國現在勞動力的成本在迅速增長,在這點上,我們運作成本壓力很大,所以我認為未來十年,在移動互聯網上做企業管理軟件系統的機會非常大。
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們對采用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提升產能的需求提高了,所以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在中國已經開始了。
7.投資環境
創新、顛覆性產品需要時間。
在資本過熱的時候,市場不給你時間,這樣一些好的創意就被扼殺,你的積極性會被扼殺,現在市場較為低迷,反而給真正想創新的創業者創造了較好的環境。
其實投資人本質上還是希望創業者能夠真正面對消費者,真正面對客戶,給客戶帶來價值,而不是我們做些很漂亮的數據圖給VC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