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原創美國,通俗地說就是執行并完成任務的能力,檢驗執行力的標準即是否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其中人員流程、戰略流程和運營流程是執行力的三個核心。執行力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個人執行力,另一個是企業執行力,執行力要求由上而下貫穿每一個環節。執行力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做”的問題,加強執行力建設,就是要解決好“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樣”等問題。
觀察許多執行力不強的企業,其領導往往不具備挑選人才的能力,缺乏對人才的信任,不注重也不開發他們的價值。其人員對執行力的態度多半是:對執行偏差沒有感覺,也不覺得重要;個性上,不追求完美;在職責范圍內,不會自己盡責處理一切問題;對“要求標準”不能也不想堅持。員工不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些必然導致企業執行力的遺失。
(一)執行力差的基本表現形式
執行無效,該做的沒做。少數員工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中要求不嚴格,對制度、規章掌握不透,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在制度執行上是你講你的,我做我的,導致工作質量下降,違章現象發生。
執行低效,做了沒有做好。一些基層管理者在貫徹上級重要指示、重要制度時,鑒于自身綜合能力存在差距,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見樹林不見森林。有的雖然也執行了,但只是輕描淡寫,支鱗片爪,對工作的安排缺乏溝通,不能充分發揮激勵作用。
執行負效,做了不該做的。少數員工麻痹思想嚴重,認為制度是束縛,漠視制度、逃避制度、違反制度,造成制度難以完全貫徹執行,致使結果大相徑庭。
(二)剖析執行力差的原因
沒有形成積極的執行力文化氛圍。精準執行的理念僅僅停留在面上宣傳,短時間的學習或訓練造就不出一支執行力強大的員工隊伍。
部分管理者的綜合素質不高。工作上有布置無檢查,有時檢查前緊后松,有時執行制度不能善始善終。
企業執行力文化是團隊文化,以其滲透組織團體的方方面面,轉變全體員工的行為,使之將目標和任務落實到本職崗位與日常工作中,形成追求集體價值超過個人價值的價值觀,在組織中發揚團隊精神。
構建執行力文化不是短期的事情,需要長年累月的堅守并融入到企業所有員工的精神之中,成為一種制度化下的習慣。
溝通。溝通是執行力提升的基礎,企業領導(特別是中層領導)應該和員工進行坦誠的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匯報的方式和習慣,通過反饋與溝通確保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
以身作則。執行力文化的關鍵在于最高領導者,在于最高領導者身邊的有執行力的管理團隊,在于整個管理層,也在于領導者的以身作則。
管理制度。執行力文化要常抓不懈,并建立健全一套合理、可行、具有針對性、嚴謹的管理制度,不能朝令夕改,使員工無所適從,影響熱情和積極性。
營造執行力文化的關鍵在于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應把執行力的培養看成是動態漸進的過程,對執行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加以調整以提高執行的有效性。這就印證了許多單位所提出的80/20原則一樣,如果工作中出現了問題,目標是正確的,只是執行力出現或存在了問題,80%的工作未達成則應追究管理層和中層干部的執行力問題上,所以管理層和中層干部的執行力尤為重要。
(一)創建理念
理念已經成為企業人格化的一種根本體現,是企業員工共同信守的企業皙學,沒有理念,企業的員工隊伍就只能是烏合之眾、散兵游勇。也許我們會看到一個員工就是一只燈泡,成千上萬的員工只是一片巨大的燈泡群而已,雖然燦爛,但缺乏力量。在建設執行力文化的時候,企業要導入“制度至上,精準執行和知道是前提,做到是關鍵”執行理念,然后通過查正思想,規范塑形,建章立制,使得企業執行力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二)科學的程序是執行的保障
其一,目標本身一定要清晰,可度量、可考核、可檢查;其二,要有明確的時間表;其三,要有順序的概念,事情要分輕重緩急;其四,指令一定要明確簡明;其五,班子領導成員要具備領悟能力、計劃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授權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其六,要跟進;其七,執行要有反饋機制。
(三)培育一個執行力強的團隊
執行終究靠的是人,要選拔和重用執行力強的員工,不僅要給予寬闊的舞臺,還要把這些人搭配好。使他們能夠有權力,達到責權結合;讓他清晰地認識到個人的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斷補充新的決策權利。要提高團隊自身執行力,使之樹立正確的執行力態度,形成一個執行力培育體系,授之于執行的科學方法。
(四)提升執行力的知與行
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管理目標;擇時推行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再造;操作系統的優化整合;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有計劃地開展執行力培訓。
由上可以看出,文化的執行要上下一致、步調統一,需要強有力的執行文化作為保證,而且它需要決策者、管理者及基層員工共同參與和長期打造。領導者是第一執行力,樹立領導威信是前提。中層管理者是第二執行力,增強責任心是關鍵。基層員工是最終執行力,執行質量直接關系成果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暢通的、強大的執行文化,實現人、物、系統、制度“四大要素”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