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影片的片名《我不是藥神》是經歷了3次改名后的結果。
2014年開始拍攝的時候,取名叫《印度藥神》,后來中途改名《中國藥神》,臨到最后再正式命名為《我不是藥神》。
為什么要再三改名呢?根據劇情來推敲,其實還是很容易判斷的。
第一個名字《印度藥神》比較中規中矩,忠實于藥品來自印度這個情節,但很容易引起誤解,以為講印度人的故事,方向跑偏了。
改成《中國藥神》之后,字義上倒是扳回來了,但是讓人聯想到一個“偉光正”的牛逼閃閃的人物形象,跟劇中所要表現的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無奈和掙扎不對路。
對于最后改成《我不是藥神》這個名字,導演文牧野是這樣說的:“從《中國藥神》到《我不是藥神》,從肯定句到否定句,這本身包含著矛盾、辯證的東西,和電影更為契合。”
的確,這樣一改,不僅更加切題,而且從大眾心理來說,否定句比肯定句來得更加吸引,因為它通過“不是”這個反轉的方式,營造了一個充滿懸念的語境,讓人產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沖動。并且,這個否定句通過 “我”來陳述,產生更強的故事性。
由此看來,給內容取名還真是一個技術活,它需要反復推敲、打磨,因為作為內容搶先露出的那一部分,它決定人們觀看整個內容的意愿大小,從而影響接下來內容整體的傳播效果。
其實,我認為電影的標題還遠沒有書籍的標題、文章的標題來得那么要緊。因為電影分量最重的是內容,最終的傳播效果要依靠內容質量本身帶出的口碑。
即便如此,寧浩、徐崢和文牧野團隊還是如此高度重視取名,更何況我們平時制作沒電影那么有分量的輕內容,更要把標題上升到極為重要的高度。
尤其在今天的移動信息流閱讀環境下,為了讓一個窄窄的手機屏幕呈現更多的內容,都采用了信息流模式,成為今天移動資訊的主流呈現方式。文章標題隨著用戶手指一滑,就快速掠過,每篇文章標題的曝光時間只有幾秒。
在這樣的環境下,文章第一時間的閱讀量很大程度上和標題吸引程度有關,然后再是依靠內容質量帶來的二次發酵擴散。
所以,但凡移動端的傳播,都要高度重視一切和標題有關的內容,做到讓讀者一見鐘情,才會為你停留,點擊。
關于如何寫出吸引力的標題,網上各路大神早就有各種總結,這里我就不再展開贅述了,總之核心就是制造懸念,激發讀者進一步閱讀的好奇心和動力。
這里我特別想提醒大家注意一個情況,就是除了發資訊文章要考慮吸引人之外,最好你在做推廣頁、做廣告、做促銷的時候,也都要具備標題吸引這個標準,讓你的廣告發揮最佳效果。
具體來說就是做到兩點,第一,廣告標題資訊化;第二,注入吸引力成分。
上次有個學員發了一個推廣頁給我讓提意見。她在做增強小孩右腦開發的少兒培訓,要搞一個宣講活動,做了一個長長的移動推廣頁和路演方案。
我簡單提了幾點意見,其中也涉及到標題,建議她把純廣告性質的標題,改成一個看似資訊內容的標題,并且要吸引。
同學覺得有道理,把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處理。幾個星期之后,她跟我報喜,說效果非常好。
你肯定好奇她原來的標題和調整后的標題分別是什么呢? 原來改版前叫“3天天才計劃在行動!9-17歲孩子右腦訓練……”,后來經過調整之后,標題被組織成了“9-17歲孩子父母必看,高分/100分秘笈”。
調整前一看就是廣告,調整后變成了資訊,而且是誘人的效果導向,符合標題既要吸引,又要貼合內容主題的大原則。
實際上,無論是大如拍電影,還是小如寫文章,本質上都是在做產品,標題只是產品的一個重要部件,通過對標題的再三修改,你能看出團隊對待產品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和態度。
《我不是藥神》之所以感動人心,除了題材擊中了民眾的痛點,整部影片中有大量細節鏡頭的布局和演繹,體現了導演和演員的匠心獨運和良苦用心。
比如呂受益手中的橘子,在他第一次見程勇的時候,第二次程勇去醫院看他的時候,最后黃毛坐在樓梯上的時候,三次橘子的出現,推動情節大轉折,讓人揪心。
我建議大家多接觸優秀的事物,無論是電影這樣的文藝作品,還是品質商品,或者優秀的公司和人物,多研究他們,因為萬物相通,但凡美好的、成功的、優秀的,無論是什么,你都可以從中獲得讓你受益無窮的思想、力量和方法。
你說是不是呢?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藍莓先鋒(ID:lanmeixianfeng)
下一篇:三個有效學習的實用方法
漢慕會展(上海)有限公司隸屬勵展國際博覽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亞洲區展覽及會議組織、策劃、主辦和承辦各類國際性大型展覽會、博覽會、學術交流等活動的專業會展單位。
悅頓體育照明品牌創始人,20年來專注于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場館的專業化照明!點亮精彩,照亮運動!有需要的朋友攜手合作!賬號為微信號,運動健康,你我共享!